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

癌因性疲憊 除毛易生負向想

 癌因性疲憊 除毛易生負向想法 更新日期:2011/05/30 00:07【記者鍾佩芳/台北報導】 調查發現,「癌因性疲憊」會造成病人許多負向想法,讓病友不知不覺走上絕境。臺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賴裕和表示,「疲憊症」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,更嚴重影響其療程進行及抗癌的信心。 台北榮總顧問彭瑞鵬教授表示,通常交友中心癌症患者會以身心俱疲、疲乏、萎靡、疲倦、筋疲力盡、懶洋洋等詞語表達他的疲憊,而且在身體的表現會有四肢無力、健忘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狀況發贈品生,而在情緒部分則有焦慮或情緒麻木,造團體服成其參與活動或與他人社交的意願降低且無法享受生活,對工作的完成沒有成就感等。然而要瞭解癌友是否患有「癌因性疲憊症(CRF)」,可從幾個面向評估,包括時間性的、身體與感知、情緒性、認知與心理、行為層面等除毛不同角度,來分析觀察CRF對患者的影響。 調查發現,有高達7成以上的病友常常感到疲憊,且近5成的病友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緩解,甚至有接近三成的癌症患者認為,「疲憊」比掉髮、嘔吐或疼痛更讓自己困擾,這些數據都顯示了,「疲憊」已經成為多數病友的嚴重問題。 有9成的癌友不知道癌因借款性疲憊症,甚至7成6的癌友認為這是治療中必然現象。有超過2成病友因為「疲憊」而無法處理家庭日常事務,甚至是洗澡、如廁等生活自理;而有近3成病友已經影響到正常進食,導致營養攝取問題;更有高達3成3,亦即每3人即有1人會因為「疲憊」造成治療中斷。這些情況都將導致治療及預後狀況不佳,尤其這些副作用的交互影響,更提升了治療上的困難。 且有近7成的癌患會有情緒低落問題,高達5成5的癌患失去與人接觸的動力,甚至1/3的癌患對未來感到無助而且沒有期待,更甚者還會有輕生的念頭。高達7成6的癌患期望能有效的解決疲憊問題。有3成5的癌患認為,醫護人員無法協助解決疲憊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